大通县东峡林场始建于60年代初期,为西宁市重要的水源涵养林区。林场位于大通县东北部,距省会西宁50公里,距县城桥头镇18公里,交通条件便利。 一、自然概况简介 1、地理位置 东峡林区位于东径101o35ˊ—101o54ˊ,北纬35o56ˊ—37o15ˊ,东西长50公里,南北宽20公里,东邻互助县,西靠宝库林场,北接门源县,南连桥头镇,海拔2450—4348m。林区包括东峡镇、向化乡、桦林乡等5乡(镇)49个行政村。林区内主要有两条由北向南平行的山脉,属达板山支脉,东支脉主峰为兰雀山,有克麻沟、鹞子沟和老虎沟等组成;西支脉主峰为平顶山,有东沟、西沟和生地沟等组成。林区总面积4.9万h㎡,林业用地面积25318.75公顷,其中有林地4803.1公顷,宜林地691.24公顷,灌木林地19504.8公顷,未成林地319.64公顷。 2、气候概况 林区属凉温半湿润气候,由于地处达板山南麓,地形、地势和森林等的相互影响,水热条件随着海拔、坡向变化明显,形成局部优越的小气候。场部年均温2.9℃,最暖月均温16℃,最冷月均温—11.7℃,植物生长期193天。年均降水量556毫米,雨热同季,有利于植物的生长发育。 3、野生动植物概况 (1)野生植物 东峡林区植物种类繁多,森林资源主要分布在东峡河流域和瓜拉河流域,林地呈块状分布,具有明显的坡向性,植被垂直分布明显。分布植物有79 科432种,主要的乔木树种有青海云杉、华北落叶松、白桦、青杨等,主要的灌木树种有沙棘、金露梅、小檗、小叶锦鸡儿等,主要的名贵药用草本植物有藏茵陈、羌活、黄芪、大黄、党参等。 (2)野生动物 东峡林区自然条件垂直变化比较明显,不同的高山植被类型相互交错并随海拔、地形表现出明显的变化,高山森林和草原的动物相互渗透,如马鹿、麝、狍、马鸡等。林区有高等脊椎动物25目51科178种,鸟类16目30科125种,爬行类2目3科4种,两栖类2目2科2种。林区拥有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28种,其中,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5中,Ⅱ级重点保护动物22种。 二、林场简介 东峡林场场部位于东峡镇衙门庄村,设有场长1名,副场长2名,设有办公室、财务室、种苗办、营林办、项目办、科研办、调查队、旅游办、五个管护队和四个苗圃。 1、人员基本情况 林场在编职工39名,女性16名,男性23名。其中:职员2名;专业技术人员20名,专业技术人员中高级工程师3名,工程师14名,初级职称3名;高级工14名,中级工2名,普工1名。其中共有25个专职护林人员在一线进行护林工作。5个管护队共有长期聘用护林员152名,这些护林员遍布全林区专门进行营造林工作,全林区共有44处护林点,有护林员专门住点。在东峡设有昝康沟、鹞子沟两处瞭望塔,专人进行守望。 2、基础设施简介 东峡林场现有建筑面积6000 ㎡,其中办公楼面积1500㎡ ,附属配套建筑4500㎡。有办公楼三栋,日光节能温室6栋,轻基质车间一座,办公室已全部配备电脑、打印机等办公设施,办公设施齐全,办公条件优良。五队四圃经多年发展已基本改造完毕,有固定的办公和值班场所,配备了电脑、打印机等办公设施。林场有防火运输车2辆,防火指挥车1辆,四轮拖拉机2辆,手扶拖拉机1辆,摩托车5辆,装袋机3台,炭化机1台,能满足防火及生产的需求。近年来,我场加大了基础设施建设,现已完成防火指挥中心建设,林场防盗体系建设,增添了三个LED显示屏,硬化了道路,改造了旧大灶等,林场面貌焕然一新。 3、森林经营方面 (1)营造林工作 东峡林场从1963年开始至1985年已保存造林地591.2公顷,这些幼林地现已郁闭成林,1985年—1995年每年以86.7公顷速度建设营造了866.7公顷人工林地,这些林地一半已郁闭成林。1996年—2001年每年以130公顷速度建设营造了980公顷人工林,至2001年累计营造了2438公顷人工林,对林中空地已基本全部造完。这些人工林正处于幼林阶段,林场对所造人工林及时开挖防护沟、拉设了网围栏,有专人看护,使幼林得到切实保护。近年来,我场结合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继续紧抓营造林工作,2012年至2014年共实施人工造林3410亩,封山育林55000亩,中幼林抚育3800亩 (2)森林防火方面 森林防火是林场工作的一大重点工作,为保障森林防火工作,我场设有防火物资库,有风力灭火器20台,防火水袋100个,防火服100套,油锯4把,割灌机16把,对讲机7部,防火扫把100余把,灭火弹储备充足。每年9月至10月我场利用宣传车、悬挂横幅、出板报、签订防火公约、散发宣传单、书写宣传牌等多形式、多渠道、多种手段进行大规模宣传,做到了“无火人人防,有火人人救”,防火意识深入人心。林场及各营林队及时召开防火联防会议,林场和各营林队、护林员签订了防火责任书,划定了管护责任区。各营林队和学校、学生及智障人员家属、坟头俄博责任人签订了防火责任书,做到了任务到人,责任到人。重点节庆时间做到防火重点区域专人值守,防火期林场、各护林队及护林点24小时值班,对值班情况进行不定期查点,防火工作做到宣传到位、措施到位、检查到位、人员到位,近年来我场辖区林区无火灾发生。自2013年起我场已实施“三防”体系建设,目前已完成一期建设,成立了防火指挥中心,加勒坡摄像点已投入使用,能覆盖鹞子沟、老虎沟等重点林区,目前二期工程正在筹备中。三防体系的建设为防火工作起到了很大的辅助作用,有效的节省了人力和财力。 (3)森林病虫害防治方面 林场在着力开展天然林保护工作,病虫害防治是此项工作的重点之一,我场对辖区内的病害、虫害、鼠害及时进行了防治,近三十多年来未发生大的病虫害。近三年共防治虫害23180亩;病害84430亩,其中人工防治34430亩,为有效防治云杉稍斑螟2013年、2014年连续进行了两次复杂林区云杉稍斑螟飞机防治作业,防治面积共50000亩;防治鼠害10800亩。有效的预防了云杉落针病、云杉顶芽锈病、云杉叶锈病、青杨锈病、云杉稍斑螟、松线小卷蛾、云杉丹巴腮叶蜂等病虫害和高原鼢鼠的危害。 4、育苗方面 林场现经营着场部苗圃、鹰窝苗圃、阿家堡苗圃及毛家寨苗圃四处,四处苗圃可育苗面积953亩,苗圃专职人员9人,聘用人员12人。苗圃现培育的树种有:青海云杉、华北落叶松、祁连园柏、青杨、旱柳、暴马丁香、紫丁香、油松、等11个品种。结合天然林保护工程的实施苗圃基础条件有了很大改善,修建了水渠,架设了管道,重新打了机井一眼,重新平整了土地,这些都使苗圃的生产能力大大提高。 5、科研方面 (1)林木良种建设方面 大通县东峡林场国家青海云杉良种基地始建于上世纪70年代,主要开展青海云杉的选育研究和推广,1993年获得国家林业局颁发的“全国林木良种基地先进单位”称号,2010年6月大通县东峡林场组织专业技术人员编制了《青海省大通县东峡林场国家青海云杉良种基地发展规划》,2010年7月20日由青海省林业局组织有关专家进行评审并通过。同年被国家林业局确定为国家重点林木良种基地。 大通县东峡林场国家青海云杉良种基地补贴试点作业面积为2892.5亩。其中:青海云杉母树林2521亩、落叶松种子园100亩、青海云杉无性系种子园21.5亩、青海云杉试验林250亩。在对母树林、种子园长达30多年的经营管理过程中,从种子园的规划、设计到经营管理技术方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2)科研工作方面 我场围绕青海云杉强化育苗和青海云杉良种化体系建设,进行了青海云杉扦插苗强化培育;进行了美国蓝云杉不同种源引种试验;进行蓝云杉5个不同种源引种试验;进行了青海云杉多层次优良单株嫁接苗培育,其中包括青海云杉优良无性系、青海门源嫁接圃优良单株,色泽靛蓝的青海云杉(简称青蓝云杉),青海云杉杂交组合苗优良单株等;进行了青海云杉杂交育种,以青海云杉为母本,白杄、青杄、红皮云杉、粗枝云杉、白云杉、欧洲云杉6个外域云杉为父本进行青海云杉杂交授粉;进行了青海云杉硬枝扦插育苗试验,分别从不同基质处理、不同激素处理、不同浓度(时间)处理三个方面进行青海云杉、祁连圆柏扦插试验;进行了青海云杉开花结实试验,分别在青海云杉种子园试验区和场苗圃嫁接圃试验区两个地点实施;进行了青海云杉家系苗和杂种苗补光培育,及时进行补光培育、各项观测记录和除草、施肥、有害生物防治等管理工作;进行了青海云杉温室地面播种和轻基质网袋容器播种及补光试验,及时进行有害生物防治、施肥、除草等管理工作;进行了青海门源优树48无性系优质培育;行了美国蓝云杉不同海拔高度适应性观测试验。 6、获得的主要荣誉 经全场职工的不断努力,我场各方面工作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1993年获得国家林业局颁发的“全国林木良种基地先进单位”称号,2008年被评为全国绿化模范单位,2006年、2008年、2010年荣获市级文明单位,2007年成功申报祁连圆柏扦插育苗技术科技成果,2009年取得青海云杉强化育苗技术标准和青海云杉强化繁育及造林技术科技成果,多次获得县级林区防火墙团队、先进工会、成绩突出领导班子、青年文明号等荣誉称号。 总之,东峡林场在几代人的不断努力下,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也存在诸多不足。我场将以创新、团结、奋进为宗旨,以不断提高护林人员的待遇为目标,抓住机遇,不断进取,为东峡地区的生态建设作出更大的贡献。 |